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煙臺青華中學秉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教育理念,構建起“三維五域”勞動教育體系。學校通過課程建設、實踐創新、家校協同三大維度,在農耕實踐、生活技能、公益服務、校園管理、創新勞動五大領域深耕細作,形成獨具特色的勞動育人新模式。
三維聯動:構建系統化育人格局
1.課程體系筑基
依托學校勞動實踐基地,開發“四季農耕”校本課程。通過春季育苗、夏季管護、秋季收獲、冬季規劃的教學閉環讓學生在土地丈量、作物輪作等真實勞動中理解生態循環。
2.生活技能培元
創新開展“21天勞動習慣養成計劃”,構建“基礎技能+個性發展”的家校共育模式。通過疊衣競技、廚藝展示等趣味賽事激發內驅力,97%的學生掌握5項以上生活技能。特別設置的“家庭CEO日”活動中,學生通過統籌家務勞動,顯著提升時間管理能力。
3.公益實踐鑄魂
組建“藍海守護者”志愿團隊,建立“知識宣講-凈灘行動-生態調研”三位一體服務模式。學生在服務中深化社會責任意識。青華學子在海邊,向游客和市民宣傳環保,耐心講解海洋污染的危害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大家還手持垃圾袋,彎腰撿起沙灘上的垃圾,將它們分類放進垃圾桶。湛藍的天空下,學生們的身影成為海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希望通過學生們的行動,能讓更多人重視海洋環保,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藍色家園。
五域協同:打造特色化育人場景
1.校園管理場域
學校實施“全員勞動崗”校園勞動競標制度,將衛生清潔綠化養護等工作納入勞動教育評價體系。開發智能勞動管理平臺,實現任務分配、過程記錄,累計生成個性化勞動檔案。
2.創新勞動場域
開設“未來工程師”特色課程,構建“問題發現——方案設計——模型制作——成果路演”的創新鏈。學生設計制作“智能盾構機”。從盾構機的外形輪廓,到內部精密構造,都被精心規劃;學生們腦洞大開,化身未來設計師,勾勒未來交通工具模樣。在這一過程中,理工思維茁壯成長,主場感也深深扎根。他們在創想中追逐智慧之光,用知識與勇氣開辟出屬于自己的閃耀舞臺。
3.示范引領場域
教師團隊踐行“身教重于言傳”理念,在掃雪除冰等急難任務中率先垂范。建立“勞動導師制”,通過師生結對、勞模進校園等活動,讓愛崗敬業精神薪火相傳。
育人成效:彰顯勞動教育時代價值
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取得顯著成效:學生勞動技能水平提升,責任意識增強。更值得關注的是,教師反饋學生課堂專注力顯著提升,印證了勞動教育與智育的深度融合。
煙臺青華中學將繼續深化勞動教育體系改革,重點推進勞動教育與生涯規劃課程銜接,建設“勞動+”跨學科項目庫,讓勞動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堅實階梯,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青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