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寒,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宛如一年時光的終章。古籍《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云:“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此時,寒潮頻繁南下,氣溫降至全年最低點。然而,在這寒冷的表象之下,卻蘊含著生命的力量和智慧的火花。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大寒,探尋歲月深處的溫暖與智慧。
大寒:歲末的極致寒冷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開始。它標志著冬天的尾聲,也預示著春天的臨近。然而,盡管春天的腳步已然臨近,大寒卻依舊用它那極致的寒冷,宣告著冬天的尊嚴。
在大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于寒冷的籠罩之下。北方的河流早已被厚厚的冰層覆蓋,南方的山林也披上了銀裝。大寒的寒冷,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歲月的沉淀。
大寒的寒冷,也并非毫無生機。在那厚厚的冰雪之下,生命的脈動從未停止。冬眠的動物在夢中等待著春天的復蘇,而那些耐寒的植物,如松柏、臘梅,卻在寒風中傲然挺立,展現出生命的頑強。正如古人所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寒的寒冷,是一種生命的考驗,也是一種生命的沉淀。
大寒三候:自然的智慧與生命的節奏
大寒時節,古人根據自然現象劃分了三候,每一候都蘊含著自然的智慧和生命的節奏。
(一)一候:雞始乳
大寒的第一候是“雞始乳”,意思是母雞開始孵育小雞。在寒冷的大寒時節,母雞卻能敏銳地感知到春天的氣息,開始為生命的延續做準備。這種對自然規律的感知,是動物本能的智慧,也是生命對未來的期待。
雞始乳,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更是一種生命的象征。在寒冷的冬天,母雞用自己的體溫孵化小雞,這種溫暖的力量,仿佛是對寒冷的一種反抗。它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寒冷的時刻,生命的力量也從未停止。
(二)二候:征鳥厲疾
大寒的第二候是“征鳥厲疾”,意思是鷹隼之類的猛禽變得更加兇猛。在寒冷的冬天,食物變得稀缺,猛禽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更加努力地捕獵。它們在高空中盤旋,用銳利的目光尋找獵物,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征鳥厲疾,是自然的生存法則,也是生命的堅韌。在寒冷的冬天,猛禽們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與自然抗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這種生命力,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本能,也是生命在寒冷中綻放的光芒。
(三)三候:水澤腹堅
大寒的第三候是“水澤腹堅”,意思是湖面的冰層變得更加堅硬。在寒冷的冬天,水從液態變為固態,冰層的厚度不斷增加。這種變化,是自然的規律,也是生命的沉淀。
水澤腹堅,是寒冷的極致,也是生命的靜謐。在那厚厚的冰層之下,生命的脈動并未停止。魚兒在冰層下游動,水草在冰層下生長,它們用自己的方式,適應著寒冷的環境。這種生命的韌性,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智慧,也是生命在寒冷中沉淀的力量。
大寒食俗
糯米飯:糯米的溫暖滋味
大寒時節,民間有“食糯”的習俗,即食用糯米制作的食物。糯米味甘、性溫,具有御寒滋補的功效,尤其適合寒冷的冬季食用。在廣東佛山等地,人們會在大寒這天用瓦鍋蒸煮糯米飯,加入臘味、蝦米、干魷魚、冬菇等食材,使口感更加豐富。此外,八寶飯也是大寒的經典美食之一。它將糯米蒸熟后,拌以糖、豬油、桂花,再加入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蒸熟后澆上糖鹵汁,不僅味道甜美,還象征著甜蜜、喜慶和吉祥。
消寒糕:步步高升的寓意
在北京地區,大寒有吃“消寒糕”的習俗。“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主要用糯米制作,加入核桃仁、紅棗、桂圓肉等食材。這種糕點不僅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作用,還寓意著“年高”,象征著吉祥如意、步步高升。在寒冷的大寒時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消寒糕,既暖身又暖心,也寄托了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
春卷:迎春接福的美味
在安徽安慶等地,大寒有吃炸春卷的習俗。春卷用面皮包裹芹菜芽、豆芽、粉絲、大白菜等餡料,經過油炸后外酥里嫩,口感絕佳。春卷不僅美味可口,更寓意著“迎春接福”,象征著新一年的開始和希望。這種習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味蕾,也體現了人們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牙祭:歲末的團圓盛宴
“做牙祭”是大寒期間的重要習俗之一,尤其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盛行。尾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儀式,后來逐漸演變為歲末的團圓。在尾牙祭上,白斬雞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它起源于廣東,以粵菜的白斬雞最為知名。這道菜不僅美味,還象征著團圓和美滿,是歲末家人團聚的重要儀式。
其他傳統美食
除了上述幾種特色食物,大寒時節還有許多其他傳統美食。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喝一碗熱乎乎的雞湯也是一種享受。雞湯不僅能提升抵抗力,還能預防感冒,是大寒時節的滋補佳品。此外,羊肉也是大寒期間的熱門食材,它具有暖中補虛、益腎養肝的作用,適合在寒冷的季節食用。
大寒的繪本推薦
1.《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大寒?去雪鄉》
作者:保冬妮
繪者:王俊卿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內容簡介
故事地點在黑龍江,爸爸媽媽帶著貝兒去雪鄉玩,那里大雪厚如棉被,貝兒坐狗拉雪橇感受林海雪原。貝兒一家還品嘗了東北的美食,去了哈爾濱,在松花江滑冰車、太陽島賞冰雕、吃馬迭爾冰棍,一家人在雪花飛舞的東北,舍不得離開。書中還介紹了大寒三候,包括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等內容。
特點:以旅行的方式展開故事,讓孩子們在跟隨貝兒一家游玩的過程中,了解大寒節氣的特點、東北的風土人情以及相關的民俗文化,畫面精美,富有地域特色,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對不同地域文化的興趣
2.吃飽穿暖挨大寒
作者:何文楠
繪者:何文楠
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大寒到了,春節就快到了,在田里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又開始為迎接新年忙活起來。這時,家里的母雞準備開始孵小雞了,丫頭幫它做了一個舒適保暖的新窩。在滑冰時,丫頭的帽子被老鷹當作獵物搶走了,不過沒關系,過大年,買新衣,媽媽在集市上又給她買了頂不會被搶的新帽子。從集市回村的路上,丫頭驚喜地發現春天已經悄悄來到了我們身邊。大寒過完就是立春,新一輪的二十四節氣又要開始啦!
3.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奧秘:冬至·小寒·大寒
編著:張李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兒童繪本,是“二十四節氣的奧秘”叢書中的一種。本套叢書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的方方面面。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歷法,它凝聚著祖先順應自然的智慧,蘊含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主要包括“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講述了冬至數九天,將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迎來一年中最寒冷的氣候,小寒迎來臘八節,大寒除塵祭灶,置辦年貨,過了一年又是一年。本書將是陪伴和引導孩子認識中華文化、探索中國的理想讀物。
大寒的詩詞與傳說
詩詞
《大寒吟》
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苦寒吟》
孟郊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歲寒知松柏》
(節選)
黃庭堅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后凋節,歲有大寒知。
《和仲蒙夜坐》
(節選)
文同
少睡始知茶效力,
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
猶對群書擁敝袍。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傳說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大寒節氣是祭灶神的重要時刻。灶神被認為是掌管人們生活起居的神靈,負責記錄人們一年中的言行善惡。因此,大寒這一天,人們會在灶臺前擺放供品,點燃香燭并燒紙錢,祈求灶神保佑來年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