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公布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評選結果,市南區案例《以勞育人,搭建學生最優成長的育人體系》喜獲殊榮!
多年來,市南區不斷探索“以勞育人”的學生最優成長體系,高質量推進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各項建設任務,以“勞動促成長,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為引領,充分發揮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功能,大力構建“學段貫通、學科融通、五育互通、全域暢通”的一體化勞動育人體系,擦亮市南教育勞動品牌,助力每個孩子最優成長。
行政推進,匯聚勞動教育區域合力
行政引領。市南區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并通過印發《市南區關于進一步落實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市南區關于落實職業啟蒙和體驗教育的指導意見》《市南區中小學生勞動成長指南》《青島市市南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階段實施、重點推進。
評價引導。在2018年率先將勞動教育納入學年度學校考評細則的基礎上,實施八個“百分百”勞動育人工程,建立三級勞動小達人評選機制,形成幼小初五個學段的校家社三方協同的勞動生活指導和貫通式評價框架。2024年市南區召開勞動教育大會,評選15個市南區勞動教育品牌項目,表彰10所中小學和28個家庭,以評價引領勞動教育前行。
課程引領,關注學生勞動素養提升
聚焦課程育人的新路徑。通過拓寬課程建設內容、變革教學范式兩條路徑,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指導學校開發了60余門特色校本課程,實現學校特色活動“一校一品”;圍繞“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傳統工藝制作”“服務性勞動”三大類型課堂,開展課例研磨,探索形成“感知—制作—體驗—創新”“籌劃—制作—改進—優化”“初步感知—深化認識—模擬體驗—創新應用”三類基本教學流程,促悅動課堂理念有效落地,形成“勞動”+“悅動”全新課堂形態。
彰顯教學研究的新樣態。組建由區兼職教研員和學科委員為組長的研究共同體,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研討活動,開展重難點攻關和項目研究。強化與落實《實踐指導手冊》的培訓,骨干教師參加全市培訓的基礎上,針對實踐手冊的落實開展了二次培訓,為區域勞動學科的規范化、多樣化發展提供了保障。近兩年,4位老師在市級青年基本功中獲獎,6位老師在市優質課評選中獲獎,1位老師獲評市勞動教學能手。12位老師在區青年基本功中獲獎,18位老師在區優質課評選中獲獎,3位老師獲評區級勞動教學能手。
資源協同,構建全域勞動育人體系
整合榜樣資源。開展“百名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為全區11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各配備一名勞模工匠擔任“學生成長導師”,常態化開展“引進來”和“走出去”活動120余次,對30名學生成長指導師的優秀個人進行表彰。
整合場館資源。依托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以17個區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11個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中心、50個服務站為基礎,搭建常態化育人平臺和活動載體,為學生參與勞動教育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
科學銜接,實現勞動教育貫通培養
實現勞動清單一體化育人。實施包含“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五個階段的勞動教育“五張清單”管理,系統落實一體化育人目標,實現勞動教育的幼小初貫通培養。2024年在青島市勞動技能大賽中,市南區共213名學生獲獎,其中幼兒園29人,中小學184人,將幼小初貫通培養落到實處。
探索幼小初高大貫通培養。市南區與青島一中、二中等市內優質高中,海大、青大、中科院海洋所等高校科研院所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并充分利用這些優質教育、場地資源,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實現勞動教育的全學段貫通培養。
市南區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進一步立足區域實際,以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為抓手,充分整合區域資源,不斷探索完善一體化勞動育人體系,擦亮市南區勞動教育品牌,助力學生最優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