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依托魯菜專業辦學優勢,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擴展“交流圈”,做大“朋友圈”,優化“生態圈”,不斷深化魯菜國際交流合作,共同制定魯菜標準,培育國際魯菜人才,激發“魯菜出海”動能,為服務區域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文旅力量。
一、拓寬中外互動渠道,擴展魯菜文化“交流圈”
一是走出國門講好“魯菜故事”。學院先后組織13個考察團,赴日本好萊塢大學院大學,韓國南首爾大學、彗田大學,以及德國等地進行訪問交流,參與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館國慶招待會美食節等活動,用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魯菜作品,講述“風格獨特、技藝精湛、內涵中和”的魯菜故事,展現色香味俱佳的魯菜形象。二是請進校內體驗“魯菜味道”。策劃了20多個國家留學生“品美食、學技藝、賞非遺,學做年夜飯”、中韓烹飪料理名廚大師“探秘中華料理,對話烹飪藝術”、中韓魯菜文化技術交流會、澳大利亞科學研究院專家講座等活動10余次,通過學做魯菜、品嘗魯菜、研討魯菜,感受地道魯菜魅力,擴大魯菜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三是中外互派展現“魯菜胸懷”。學院派出9批次30多名師生赴日本兵庫大學,韓國大邱加圖立大學,菲律賓國家大學等進行交換訪學。韓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瑞士等10多個國家派人到學院訪學20多批次,現場觀摩面塑制作、魯菜制作、雕花工藝等,有效促進了魯菜文化與國外餐飲文化的交流互鑒。
二、吸納中西餐飲精華,做大魯菜標準“朋友圈”
一是魯菜菜品標準化。學院成立“中國魯菜文化與產業標準化研究院”,依托“中國魯菜文化與產業標準化推廣應用標準創新平臺”,開展魯菜“山東標準”制定工作。在學習吸收國內外菜品優點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魯菜發展成果和精品菜品制作加工過程,研發制定了168項魯菜烹飪原料、制作工藝和配料等標準,并通過省級標準化項目評估驗收,使魯菜進入“產品量化,割烹標準”的時代,確保“魯菜出海”有標可依。二是魯菜推廣標準化。從魯菜全產業鏈和人才培養入手,在內涵與外延、特點與本質、傳承與創新上下功夫,設計了涵蓋魯菜傳承、品牌文化、服務規范、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評價等多維度推廣標準,目前已開發預制菜產業標準6項,品牌推廣標準29項,“魯菜師傅”人才評價標準23項,為魯菜品牌化提供了發展保障。三是魯菜評價標準化。制定了一整套從菜品烹飪、技能培訓、品牌文化、餐廳服務到“名品、名師、名店”的評價標準,形成了涵蓋魯菜制作、推廣、質量監測的閉環管理體系,提高了魯菜規范化運營水平,推動了魯菜的創新性發展。
三、創新人培模式,優化魯菜人才“生態圈”
一是中外聯合培養。學校主動革新教學理念,接軌國際教育水平,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新加坡、瑞士等國的13家院校和機構達成意向,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魯菜人才。其中,與韓國彗田大學的聯合辦學項目,開設中餐烹飪、中餐烹飪創業、高級酒店中餐烹飪等多種課程,培養行業所需人才。自2022年至今,學院與國外院校和機構聯合培養魯菜人才1300多人。二是輸出人培標準。按照世界技能發展聯盟要求,與西班牙國家職業教育協會、英國國家學歷學位評估認證中心中方理事會等國外機構,聯合開發中國餐飲(魯菜)課程標準及數字化課程,為西班牙提供魯菜教育資源。與澳大利亞共建澳洲中餐業聯合會人才培養基地,合作開發線上課程,培訓澳大利亞中餐業聯合會會員單位,并成立澳洲中餐(魯菜)協同創新中心。目前,學院已為4個國家輸送了數字化魯菜人培標準,培養烹飪人才1700多人。三是教隨產出育才。把服務本地企業的全球化布局和魯菜人才國外創業作為“魯菜出海”的重要途徑,做到產業發展到哪里,“魯菜出海”就跟到哪里。據統計,學院有6名魯菜人才在日本、法國、中非等使館服務,80多名在日本、韓國等國外企業就業,影響和培訓世界魯菜愛好者4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