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在冀州區,“勞動教育課程”不止于“上”,在于“接地氣”“沾泥土”,切實發揮勞動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和以勞育美,培養學生在出力流汗中的奮斗精神,在團隊協作中的責任意識,讓勞動教育成為補足實踐育人“短板”,以勞動教育夯實立德樹人之基。
強化勞動教育 課程實效化
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緊扣成長需求,梳理全面勞動清單。
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強化學科融合:結合語文、綜合實踐、美術、科學等學科的教學,以勞動實踐為主,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目的,注重勞動技術教育與相關學科的整合。
區第三中學結合城鎮學校特點:以“培養勞動素養、強化實踐能力”為核心,構建“家校社協同”的勞動教育體系。課程每周固定1課時,由初中語文教師兼任,旨在通過“勞動實踐+文化浸潤”雙軌模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勞動價值,在勞動成果中體驗成長喜悅。
西王鎮第三小學實行勞動清單動態管理:制定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類清單,分年級明確目標。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整理、衣物收納、簡單烹飪等;生產勞動依托校內種植基地,組織蔬菜種植、果樹養護,并聯合校外農場開展農事體驗;服務性勞動涵蓋校園值日、社區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責任感。清單每學期更新,通過家校平臺指導家長協同落實,形成教育合力。
精心設計特色課程內容
各學校:
——把勞動教育與藝術、綜合實踐課程融合滲透,例如,依托冀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設剪紙、田園棉老粗布紡織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勞動課程。
——積極建設校內勞動實踐基地,開設“蔬菜種子”“太空種子種植”“小麥的成長”“今天我是小廚師”等校本課程,讓學生們在勞動中學習知識,體驗勞動的快樂。
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東校區:“責任田”承包制:創建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劃分班級種植區,種植蔬菜、太空種子、中草藥,記錄生長過程并評比。
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融入非遺元素,豐富勞動教育內容
學校將冀州剪紙這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邀請剪紙藝人康曉燕走進課堂,為學生講解剪紙文化,傳授剪紙技巧。在“非遺剪紙進校園童心巧手謝師恩”活動中,學生精心創作剪紙作品,送給老師表達節日祝福,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培養了感恩之心和藝術素養。學校還開展剪紙裝飾校園活動,讓學生運用剪紙作品美化教室、走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校內勞動實踐基地
豐富校園勞動文化建設
各學校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元旦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主題教育、勞動技能競賽、勞動綜合實踐等活動。
教室、廚房、菜地、社區……勞動教育處處可為,課堂形式靈活多樣,只有緊密結合校園、家庭、社會等育人場域,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家校社聯動 勞動融入日常生活
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各學校把勞動教育實踐貫穿于整個學校生活,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園保潔、花園除草、班務整理等實踐活動。
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手工課: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各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我幫媽媽做家務”勞動實踐活動,倡導廣大青少年居家期間,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區教育局聯合各相關部門與學校組織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環境等勞動實踐活動。學校、社區辦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創建文明城市活動。
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東校區:與殷莊合作,組織學生開展每周“小小樓街道”衛生治理活動。
冀州鎮第六小學社區服務:組織公益植樹、敬老院慰問、環保宣傳等活動,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冀州區第三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走進公園、社區。
冀州區第四中學:走進社區、走進孫敬學堂。
周村鎮中學:走進石與木艾草園。
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開展“勞動小能手”推選活動,發現、培樹典型,全方位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
——2024年春節期間,我區開展中小學春節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作品征集活動,評選出“年味”里的勞動美---美食篇10個作品、家務篇5個作品、年俗篇10個作品、親情篇7個作品。
——2025年春節期間,以“家鄉的春節”為主題,我區開展了中小學春節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作品征集活動,評選出優秀年俗活動:冀州區第四中學《剪窗花》、冀州職教中心《春節里的年畫》和優秀傳統美食:冀州職教中心《包餃子》。
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東校區勞動技能大賽:每學期舉辦疊被子、疊衣服、系鞋帶、整理書包等比賽,激發學生興趣。
全區各學校積極探索“智慧勞育”以創新勞動、智慧勞動,提升勞動教育生命力,不斷“上新”的勞動課程與實踐,讓孩子們越來越愛。
豐富實踐場景開設“第二課堂” 打造學生成長樂園
冀州區第三幼兒園教育集團食育特色課程《DIY小萌廚》,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美食,在玩中學,學中玩、體驗著不一樣的“學習”。
門家莊學校的勞動基地,讓學生們從開墾、松土到挖坑、播種、埋土,體驗完整的花生種植過程。
冀州鎮第六小學與冀州區第三中學手拉手共建:初中學生與小學生協助合作,參與勞動基地建設、垃圾分類管理等活動,攜手共建美好校園。
冀州區第三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花盆種植”活動成為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們自備花盆,親手播下種子、培育植物,在澆水、施肥、松土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成長與變化。
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充分盤活有限的種植空間,充分利用學校西側花池,按照植物生長周期,有序組織學生開展種植勞動實踐活動,實地觀察植物生長進程,引導學生記錄植物發芽、抽葉、開花等不同階段的狀態,深化對勞動過程的認識。
冀州區第三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開展親近農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回歸田野、揮灑勤勞的汗水,領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強化保障 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各學校教師培訓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勞動教養專業化水平,強化勞動教育的育人實效。
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積極開展“聚焦勞動育人建設勞動課程”專題研討活動。在研討活動中,大家圍繞勞動課程的目標設定、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通過共同學習教師們深入了解勞動教育的最新政策和前沿理論;通過案例分享,教師們學習到了優秀的勞動教育教學經驗;通過分組討論,大家共同探討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校還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開展勞動教育課題研究,撰寫教學論文,探索創新勞動教育模式。通過這些活動,凝聚了各方共識,形成了推動勞動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河北省教育廳舉辦的2024年大中小學勞動技能競賽中,冀州紅軍學校獲三等獎;小寨鄉第一小學、冀州區第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西校區(冀州鎮第一小學)獲優秀獎。
下一步,冀州區各學校將繼續豐富勞動教育內涵,結合工作實際,創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將勞動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勞動意識,提升勞動技能,養成勞動創造幸福的人生觀、價值觀賦能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