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食藥安辦,教育(教體)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食安辦等5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辦發〔2024〕16號)要求,鞏固校園食品安全整治成果,建立健全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長效機制,切實保障師生飲食安全,結合我省實際,現就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做好學校食堂(含承包經營企業)、校外供餐單位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一)加強信息互通
各部門要建立信息通報機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向同級市場監管部門通報學校食堂新建、改建、擴建計劃以及承包經營企業、校外供餐單位和大宗食材供應企業信息;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將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和大宗食材供應企業經營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抽檢不合格、信用等級評定情況等信息通報教育、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及時將校園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通報市場監管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將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同時提交市場監管、衛生健康部門。
(二)加強風險會商
各地食藥安辦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組織教育、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定期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專題風險會商,通報檢查抽檢、投訴舉報、風險監測、輿情處置、案件查辦等信息,形成問題清單,精準分析研判潛在風險,共同研究工作措施。要用足用好行業協會、高校院所、技術機構、基層監管部門等專家隊伍,提高分析研判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加強應急處置
各地各部門要通過網絡監測、投訴舉報、家長反饋、食源性疾病網絡直報系統等渠道全面收集校園食品安全輿情信息,及時分析研判風險,開展聯合核查處置和輿情應對,并按規定及時向屬地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包保干部要靠前辦公,對相應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進行現場督導,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工作。要對問題舉一反三,明確責任單位和整改完成時限,及時通報處置情況,持續抓好跟蹤整改。
二、提升抽檢檢查質效
(一)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抽檢檢查
各地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全面加強對本地區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和校園食品安全屬地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關工作責任清單,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發生校園食品安全事件需暫?,F有供餐方式的,屬地政府要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和學校保障餐食應急供應。各地食藥安委根據校園食品相關經營主體規模合理配備包保干部,并在春季、秋季開學前增加督導頻次。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重點對校長(園長)第一責任人落實情況、大宗食材集中采購、食堂承包經營管理等環節進行檢查。指導學校建立完善校領導陪餐、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大宗食材供應企業評價和退出機制,引導老舊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利用寒、暑假提升硬件水平。推動具備條件的學校自主經營、統一管理食堂。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嚴格許可準入,推動在學校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上標注自營或承包情況,以承包形式經營的還需標注承包企業名稱。每季度對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聚焦食品經營資質、大宗食材采購、進貨查驗、食品加工操作、餐飲具清洗消毒、病媒生物防制等關鍵環節深入排查問題。以復用餐飲具、肉制品、食用農產品等高風險品種為重點,組織開展抽檢監測。對存在多批次不合格、連續三年抽檢不合格以及投訴舉報經核實發現問題較多的單位,要加大日常監管指導和抽檢力度,利用“三書一函”、行政約談等方式,督促問題整改到位。根據教育行政部門通報和更新的大宗食材供應企業名單,結合其信用風險等級開展監督檢查,檢查結果及時通報其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指導學校加強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和營養健康監測,監督學校做好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協助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開展膳食營養知識培訓,指導學校在食堂公示學生餐的帶量食譜、公示學生餐的能量和營養素含量。組織專家指導學校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協助教育行政部門推進學校環境整治。
(二)加強部門聯合檢查
各地市場監管要會同教育、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于每年春、秋季開學期間,對學校食堂及其承包經營企業、校外供餐單位等至少組織開展一次聯合檢查。各級要加強統籌協調,合理確定檢查名單,通過開展聯合檢查有效減少入校、入企頻次,避免重復檢查、多頭檢查。
(三)加強信用聯合懲戒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落實《山東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完善“一校一檔”,鼓勵建立電子化信用檔案,每年根據監督檢查、抽檢、行政處罰等情況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實行動態管理。強化信用等級評定結果運用,對風險等級較高單位依法采取增加檢查抽檢頻次、約談學校主要負責人等措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將食品安全信用評價列入學校年度考核,依據評價結果實施激勵或懲戒。
(四)加強智慧監管運用
持續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督促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應建盡建,做好監控設備、網絡等維護工作,保障監控設備在線率、視頻正常播放率始終保持良好狀態;積極推動向膳食家長委員會定時公開餐食加工制作過程,并逐步加大向社會開放力度。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運用“互聯網+明廚亮灶”開展線上巡查,探索利用AI、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提升線上檢查效能;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篩選,對線上問題突出的學校食堂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下檢查;探索運用信用監管、“互聯網+明廚亮灶”線上巡查等方式試點“無感監管”。
三、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一)拓寬線索來源渠道
各地要把校園食品安全相關經營主體的監督檢查列為重點監督檢查事項,制定年度檢查計劃,按照規定進行備案。要加強監管人員培訓,開展沉浸式、案例式教學,切實提升問題發現的廣度、深度和執法規范化水平。要提高監督抽檢靶向性,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廣泛搜集案源。要建立完善違法信息通報機制,及時通報違法違規線索。
(二)依法嚴查違法行為
對監督檢查、監督抽檢、投訴舉報、部門移送等來源的案件線索,迅速開展調查核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嚴格依法查處。要加大對基層執法辦案情況的指導,構建上下貫通的案件查辦機制。對于重大校園食品安全案件,經分析研判確有必要的,可申請提級辦理。
(三)完善聯動查辦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完善跨部門案件聯處聯動工作機制,推動發現問題閉環管理。強化行刑銜接,案件查處過程中發現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強化行紀貫通,發現部門工作人員存在責任不落實等違紀行為的,及時移交紀檢機關。每季度梳理形成本地執法辦案情況,及時通報、曝光具有指導性和典型性的重大案件。
四、大力推動社會共治
(一)筑牢校內監督防線
各地教育、市場監管部門要推動學校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處理師生投訴舉報,在食堂顯著位置公開學校食堂負責人聯系方式和市場監管部門投訴電話,鼓勵設置意見箱或張貼投訴舉報小程序二維碼。完善中小學膳食營養與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工作機制,建立工作制度,明確檢查頻次,定期組織委員會成員對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開展檢查。鼓勵學校聘請師生擔任食品安全監督員,聘用學生家長為食堂員工。
(二)提升社會共治效能
各地教育、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校園餐”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社會公眾積極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對查證屬實的按照規定給予舉報人獎勵。鼓勵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家長等作為校園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定期組織開展“校園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活動。推行“每周家長陪餐”“監管人員隨機護餐”等制度,常態化開展“你點我檢”“學校食堂開放日”等活動。
山東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公安廳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