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關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浙江省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水平,3月12日,浙江省市場監管系統食品安全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部署會暨網絡餐飲安全治理現場會在杭州召開。會議以“浙里食安”建設為總戰略,聚焦“菜籃子安全守護”、校園食品、網絡銷售食品、網絡餐飲食品、連鎖餐飲企業食品、農村和集市食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劑等群眾關心關切的八大重點領域部署專項整治工作,交流工作經驗,系統推進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
推進“菜籃子安全守護”微改革
迭代制度機制。優化快檢法檢協同、溯源倒查等六項機制,升級農貿市場快檢室運行等四大指南。聚焦基層買樣難、報銷難問題創新改革模式,推動快檢陽性率提升。
加快新技術運用。建設“浙食鏈”系統3.0版本,推廣膠體金技術應用,加強快檢人員技術培訓。
拓寬改革覆蓋面。到2025年底農貿(批)市場改革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鮮門店納管率達到95%以上,快檢任務完成率達到95%以上。
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治理
迭代智治系統。升級“浙江校園食安”系統,利用“AI+大數據”構建分級分類算法模型,動態調整學校食堂“四色碼”,實施差異化監管。
辦好民生實事。升級800家中小學校食堂,中小學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級A級達到60%以上。
補齊短板漏洞。加大民辦、技工等學校和食材采購等重點薄弱環節的監管,規范提升校園食材“陽光配送”企業200家。
推進網絡銷售食品安全治理
壓實平臺責任。組織開展體系評審,指導平臺加強入網食品、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審查登記。
創新網絡抽檢模式。實現省內直播帶貨頭部主播抽檢覆蓋率100%,涉及網絡銷售的地產企業抽檢覆蓋率100%,多途徑提升抽檢靶向性。
強化區域協同。探索建立網絡食品長三角一體化抽檢和風險預警交流處置網,強化網絡銷售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研判。
推進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治理
建立政企數據交換機制。實現與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入網商戶信息的實時比對、校驗、交互,嚴防嚴守“幽靈外賣”。
構建政企協同治理模式。全面清理線上線下“一店多開”、取餐地址與證照地址不一致等情形。
強化線上線下監管。嚴厲查處后廚臟亂差現象和鼠患等有害生物問題。
創新組團式治理模式。打造“無堂食外賣”聚集區規范化樣板。
推進連鎖餐飲企業食品安全治理
全量排查建檔。建立轄區內連鎖餐飲企業總部和門店清單,落實連鎖餐飲企業總部許可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厘清連鎖餐飲總部與門店權責關系,引導總部建立對門店的食品安全動態評價、準入和退出機制。
推動體系建設。開展連鎖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規體系檢查,推動連鎖餐飲企業建立實施HACCP管理體系。
推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治理
健全監管服務機制。建立完善農村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體系和治理工作機制,推動“浙食鏈”落地應用,指導服務鄉村電商1000家。
加強集市食品管理。建立事前報告核查、事中巡查指導、事后閉環處置的工作機制,指導監督展銷會、廟會等舉辦方履行事先備案、審核審查和經營管理等主體責任。
嚴打違法行為。結合“亮劍”以及節假日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嚴肅查處假冒、侵權、三無、劣質、超過保質期等違法情形。
推進肉制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
壓實企業主責。督促肉制品企業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嚴格落實“日、周、月”自查制度。
嚴格監督檢查。加大對肉制品企業及其外租廠房、倉庫等場所的檢查力度,持續強化肉制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對發現的問題“上查源頭、下追流向、全鏈打擊、形成閉環”。
推動規范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業開展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引導全省肉制品行業升級標準體系、改進工藝水平、提升質量水平。
推進食品添加劑“兩超一非”問題專項治理
嚴格食品添加劑生產。規范許可準入門檻,督促企業落實原輔料進貨查驗制度,加強生產過程監督檢查,嚴禁企業違規添加。
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督促指導企業落實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要求,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和標簽標注。
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加大對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非食用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對問題線索進行全要素排查、全環節檢查、全鏈條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