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我非常關心平時怎么能吃得更放心?
——來自四川省自貢市的蔡女士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是像蔡女士一樣廣大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今年全國兩會,圍繞如何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部分與會代表結合履職經歷,分享了自身的感受和建議。
我國食品安全總體狀況如何?有幾組數據可供參考: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9.2%,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我國現行有1610項標準,包含2萬多項指標,涵蓋了全部340多種食物種類,覆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從原料到產品的各個環節,從嬰幼兒到老年人的全人群。同時也應看到,劣質食品、外賣黑作坊等問題時有發生,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食品源頭在農產品,保障食品安全,首先在于把好源頭“生產關”,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對此深有體會。近年來,他帶領鄉親們養殖南江黃羊實現了經濟增收,并帶動當地構建起育種、養殖、基地、屠宰、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體系,將南江黃羊打造成知名品牌。
在汪其德看來,南江黃羊的成功,離不開合作社在養殖、屠宰、加工各環節始終注重食品安全。“目前在食品生產端仍存在一些監管盲區,建議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檢查力度,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透明化監管,讓食品安全問題無處遁形。”
同為農產品生產加工從業者,全國人大代表、三胖蛋(內蒙古)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興對網絡銷售劣質食品問題十分關切,“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需要線上線下監管雙管齊下。”
徐建興建議,在線上方面,電商平臺應設立“質量信用分”,對于多次抽檢不合格的店鋪,直接下架商品;在線下方面,可以建立“食品安全監督員”機制,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監督。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不良商家的處罰力度,共同守護食品安全。
加強重點問題整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抓手。以肉類食品為例,在2024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4部門聯合開展的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國共行政執法立案1.4萬起,涉案物品9000余噸,涉案貨值9.3億元,罰沒金額3.5億元,追究責任1400余人。
“我在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在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環節存在安全隱患,并提出了針對性改進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員唐利軍告訴記者,今年他聚焦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議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以良法善治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協同、多措并舉、常抓不懈。受訪代表建議,要在加強監管、嚴厲打擊的同時,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基層是食品安全監管的第一線,建議提升基層監管部門的檢測能力和執法水平。”唐利軍說,可以采取設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點、推廣“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等做法,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提高監管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針對預制菜、網紅食品等新業態,徐建興認為,應加快相關標準制定,明確生產規范、質量要求、標簽標識等內容,為監管提供清晰依據。同時,進一步明確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銷售等全環節的主體責任和義務,以及出現問題后的追溯和賠償機制等,使企業對食品安全問題承擔更清晰、更嚴格的法律責任。
汪其德建議,應建立健全食品追溯體系,加強對食品原材料的采購、儲存、運輸等環節的監管,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同時,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構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