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的公示》,共遴選出135項典型案例,其中教育行政部門45項,中小學校90項。市中區教體局申報案例《依托聯研共同體,借勢發展,打造城鄉勞動課程一體化發展》入選。
在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被賦予了新的重要意義,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省關于勞動教育的各項要求,市中區教體局依托區域內成立的城鄉學校聯研共同體,積極探索勞動課程一體化發展路徑,力求實現城鄉教育資源互補,共同提升勞動教育質量。
實施多樣化勞動實踐活動
全區各學校積極開展種植蔬菜、制作手工藝品、社區服務等多樣化的勞動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中興小學利用原棗莊礦北電廠空地,開辟出300余平方勞動實踐基地,規劃建設“興雅農場”,整理出29個畦子,學校集中購買20余種蔬菜和農作物的秧苗、種子,統一分配給三到六年級各班級種植,設計貼近學生實際、富有創意的勞動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永安鎮中學利用門口農用地,建成學生勞動基地,在基地內開展“勞動,與美同在”勞動實踐系列活動,種植時令蔬菜和莊稼,讓學生既能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又能體會到收獲的喜悅,成為收獲幸福的樂園。
開發校本化勞動教育課程
學校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文化路小學結合本校的特色辦學理念開發并實施《食育》校本課程,組織學生走進田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認識蔬果、采摘等,體驗農耕文化,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研學中輕松掌握食育相關知識,學校田間“食育課”活動在《中國教育報》頭版刊登。光明路小學和西王莊鎮中心小學的“百變土豆”課程,通過種植、加工、銷售土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加強師資培訓提升勞動教育水平
全系統重視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通過組織培訓、交流研討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勞動教育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勞動教育課題研究,推動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完善評價體系激發勞動教育活力
建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等方面的綜合評價,通過設立“勞動小能手”“勞動之星”等獎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教育,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供稿:基教股)